
#1
第一眼任谁能够研磨,这部片用了很夸张张的手法,讽刺现代的伴侣观念。有伴的比较高等可以住好地方。老男人哽到了独身不好。女性自己一个人不安全。小孩是解决家庭问题的良方。见父母必须欺骗自己有老公。
即使是明目张胆地指出父权社会底下,关于家庭的刻板想像,这样的讽刺却不触及同性恋。电影之初就提到可以自己选择同性恋或异性恋(却不能是双性。效果)。跳舞时也能见到有同性的伴侣。我们或许可说,护家盟比电影里的酒店更加盲目邪恶。
但动物代表了什么?似乎,没有伴侣,就失去了一个人的要素。然而若我们仔细观察,所有演出来的婚姻都建立于谎言。
也许,人的本质是欺骗。
则本片便不再止于讽刺婚姻制度的表层现象了。在酒店那样奇诡的高压环境,人们是否能成功配对,看的只是演技的简化与否而已。愿意每天撞鼻子的,就能够撑到游艇上;无法承受狗狗/哥哥被杀的就比较早被拆穿。然而这是时间问题。去死去死游击队便揭露这些假象。
喜欢奶油饼干,并直接和主角说我可以帮你口交你要从后面来也不是问题我前夫说我有双美腿,的那位戏里唯一真诚的妇人,最终在荒谬的一层楼跳楼中流血哀号。
人与动物的差异,在于人会假装,隐忍,说服。人们说服自己,这样才是对的,是好的。
即使是看似清高的去死游击队,也必须假装自己没有感情。戏里人们避免死去— —变成无意识的动物或也是某种程度的死去— —唯一的方法就是假装。
在拥有柔顺秀发的女生即将被变成小马的前夕,她的好友读了一段临别的信。好友带着隐微的优越的微笑,头微微抖了一下:“⋯⋯曾经我在城市里结交了多少新手的朋友,我想我都无法找到像你这般真诚— —”她便打了她一巴掌,就此宣告她已经是动物了。这么真实的反应,是不能做人的。
也许是下下层,导演想说的是人的伪装。
#2
一开始进入酒店是自愿的吗?
除了酒店,还有其他找到伴侣的方式吗?在进入酒店之前的独身人们,要住在哪里?或有多久的宽限期呢?
这个世界,似乎还有第三部分没有被演出来。
#3
为什么所有人都不想被变成动物呢?在我们看来,里面的世界无论哪方,都痛苦异常。动物才是真正的自由。
主角想变成龙虾。因为龙虾可以活到一百岁,一生能够繁殖,而且他很喜欢游泳[1]。
这选择还是从人出发。主角实际上最想当当是的人— —要是你真的变成了龙虾,首先想到的应该不是活多久,繁殖多久或是游泳。
“今天是你的最后一天。遵循惯例,你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这一天。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明智的选择是,做些你当所以做人最棒的地方,就是读书和唱歌吗?例如阅读经典名著,或者唱一首你很爱的歌。
在这些假装之下,是人们对于活着的执着。对于“我”的保留的执着。
然而这样的活着根本不能称为活着。身为观众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这点,人们却在其中过久而无法自觉。
#4
节奏与叙事都非常流畅。细节环环相扣,前一个疑问在后一段解答,处处都是惊喜。故事饱满,画面也干净漂亮,确实是很棒的电影。
要说还有什么我不满意的地方,首先是那个笔记本吧。这种叛乱的事情似乎无法写下来的啊大大。再来是开放式结局,我觉得有点太好预测。太任意了。故而出现俗气。不是不好;事实上也蛮好,称为了想像空间。可是,这样的多种可能吗?刺不刺是重点吗?爱能够获取相同的特质,如此而已吗?
或许在电影的世界观,他们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但映射到现实,这仍然只是一种,愚昧地执着于爱情,自我牺牲的故事而已。主角仍试图以戳瞎自己的眼睛迎合世界,假装两个人是有共通点的。
那么他们本质上没有改变。毕竟,看看他们,还活着,还想要活着,并且穿着体面的人的衣服。
#注意
[1]关于这点,我们只看到他只坐在泳池边,无味地看朋友撞鼻子假装流鼻血。他真的喜欢游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