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游戏配乐中融合了电子元素和古典元素已变得很普遍。 十字路口特别适合游击队游戏的《地平线零黎明》,该地区后世界末日的北美分散部落已恢复到工业化前时代的技术,而先进的机器人动物则在周围的乡村中漫游。 但是音乐融合还会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操纵游戏的环境艺术吗?
当主人公阿洛伊(Aloy)将其物种破碎的碎片拼凑在一起时,她前往落基山脉地区长期被遗弃的地下研究机构。 尽管时间已使淤泥,塌陷和钟乳石恢复了设施,但它们仍被来自忙于处理冗余数据的全息显示器发出的人造光所照亮。
这些全息图有节奏地闪烁和跳动,似乎是对尼尔斯·范德莱斯特和《飞行》所创造的音乐氛围的反应。 几何形状使定音鼓鼓动起来并抖动,而颜色则逐渐变淡,并呈现出更细腻的敲击声。 实际上,全息图似乎可以用作音乐的可视化,MilkDrop的少许飞溅使衰落的空间更加活跃。 这是精心制作的全息图的视频演示。
联觉风格的演讲吸引了像Amon Tobin和Eric Prydz这样的电子艺术家的目光,他们惊人的现场表演将复杂的影像与他们的音乐同步。 同样,融合声音和美学的动态艺术品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在一年一度的生动灯光节期间使用投影贴图装饰悉尼港的混合媒体装置。
但是,《地平线零黎明》中的全息图实际上是为响应其音轨而设计的,还是视听重叠仅仅是精心制作的巧合? 游击队游戏高级声音设计师卢卡斯·范·托尔(Lucas van Tol)通过Twitter提供了一个神秘的答案:“我们……不是吗? 哈哈;-)”他指出了法国理论家米歇尔·基昂(Michel Chion)的工作,他的工作探讨了电影中声音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Chion创造了“同步性”一词,用以描述人脑融合同时呈现给观看者的图像和声音的本能方式。 尼古拉·菲利普斯(Nicola Phillips)在吉恩(Chion)关于这一主题的开创性著作的评论中解释了这一理论:“同步声音的本质使电影观众对影像的理解不同,因此,电影中声音与影像之间的关系不应简单地描述为’联想论者”,但为“协同”; 他们在观影者的感受中形成了“契约”。该视频生动地展示了这种效果。
那么,《地平线零黎明》中的环境艺术与音乐创作之间是否存在故意的相互作用? 也许没关系–有些播放器可能会连接视听组件,有些可能看不到关联,而另一些则只是冲刺经过漂亮的全息图以快速到达下一个检查点。 所有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体验和享受游戏。
最后,全息显示器是游击队游戏公司在“地平线零黎明”中投入的精致,周到细节的另一个例子。 累积的结果是对未来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愿景,新与旧的令人不适的融合以及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