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到实现

在设计Tido时,我的出发点是找到一种可以将体验音乐的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体系结构:符号,音频,视频,文学等等。 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媒体如何将它们与音乐作品巧妙地联系起来?

那里有出色的注释软件,出色的音频和视频软件-并且文本已经得到很好的处理。 但是,什么系统可以包含并连接所有这些系统? HTML(网络的标记语言)看起来很明显是竞争者。 用于音乐符号的HTML尚处于起步阶段,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例子是VexFlow。

VexFlow的开发人员Mohit在纽约工作,我拜访了他。 我还是第一个采用德国“音乐编码倡议”的非学术机构,并建议将其框架(简称MEI)用作我的Tido体系结构的核心。 这种架构需要将MEI,VexFlow,HTML,音频和JavaScript连接在一起,创建用户界面,并构建生产工作流程以将现有资产转换为Tido产品。

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地将不同资产相互映射。 这样,可以将与工作人员相关的注释识别为与录音中的那个音频参考点有关,以及与该视频有关的那个视频帧和那部分文本。 这种统一的能力是Tido的核心-这就是我们对未来愿景的动力。 他们说联系是未来,对我们而言,确实如此。

令我感到沮丧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音乐的体验是一团糟。 纸上书写的符号与音频所在的位置不同,而书写时则位于不同的位置。 但是音乐本身就是其中之一。 当我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您可能会想到录音,乐谱或Karajan在视频中进行录音。 但是它们都是同一作品的表达,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它就像具有许多方面的珠宝一样-您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它,但从本质上讲,它是同一对象。

我们的口号是“音乐。 丰富”。 这并不是说音乐本身并不丰富,而是音乐可以体验的方式越丰富。 Tido的使命是将所有这些经验整合到一个一致的框架中。 用户可以自己沉浸其中的一种。 我们相信交流和加入-因为这就是音乐体验。 而且,借助Tido Music应用程序,我们为这种体验建立了一个框架,同时也具有这些特质。

布拉德·科恩(Brad Cohen),创始人

于2016年8月4日 首次发布在 http://tido-mus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