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肖申克的救赎”(1994年)中对Mise-en-Scene进行快速阅读
Mise-en-Scene(法语中“舞台或动作或场景的演出”,或“舞台”的意思)对于《肖申克的救赎》 (1994年)真正触及的一类电影确实至关重要,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停止正好在里面,那是时期。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既不是时期作品,也有两个原因。 首先,它通过有效地运用Mise-en-Scene所带来的逼真性,在影片的两个主要角色的牢狱生活中,特别是Red(Morgan Freeman)和Andy(Tim) Robbins)和缅因州的肖申克监狱里长达数年的时间,两个人都打算这么做(直到Andy终于用小石锤挖出了路,才花了大约20年的时间,而Red被假装了)。 在讨论的这个关键时刻,必须牢记的是,安迪的时间之长尤其影响了美国的许多历史和社会变革,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国在整个1940年代后期的变革(安迪的这段时期妻子和她的爱人被枪杀),更为乐观但仍然冷战笼罩着1950年代,一直到“爱情的夏天”和1960年代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所有社会变革。 这部电影的设计和构图如此之多,在各自的历史时期都牢牢地固定了它,同时由于肖申克监狱石墙背后的时间太长而超越了所有这些。 特别令我震惊的是那些确实在监狱中充当货币的香烟,以及它们如何从过滤器中改变,从而减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么多人吸烟的品牌(诸如Lucky Strike之类的品牌)以及它们的演变方式,例如,放到杂货店货架上经过过滤的品牌上,在那里,雷德被聘为袋装男孩(在影片的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到像库尔这样的更现代的品牌)。 安迪(Andy)的海报贴在他的牢房中的变化是这部电影中Mise-en-Scene被有效利用的另一个标志。 我们首先从吉尔达 (1946)上令人惊叹的丽塔·海沃斯(Rita Hayworth)的屏幕截图开始: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有关肖申克的短篇小说的真实标题为“丽塔·海沃思和肖申克的救赎”。在真实世界中,它确实像蜗牛一样爬行(监狱),丽塔·海沃斯(Rita Hayworth)切换到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的衣服的标志性图像,她站在曼哈顿外面的炉排上方,一边拍摄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的《七年之痒…